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大学消费调查报告范文(合集)

2022-12-30 21:57:5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消费调查报告范文(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消费调查报告范文(合集)》。

第一篇: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消费状况调查

在现在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大学生们追求物质消费,也注重精神消费。虽然说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但是,当代的大学生毕竟是一个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他们那种没有经济基础的消费再加上他们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如果没有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

根据某一地区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显示:

1.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在300~500元左右,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在500~800元左右,来自城市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

2.大学生的生活费90%源自家庭供应,仅10%是勤工俭学或是奖学金。众多家庭条件比较优秀的学生对打工挣取生活费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中甚至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件很丢脸的事情。

3.7%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是100~200元,而生活费在200~400元的人约占24%,400~600元的超过40%,600~800元占20%,800以上占9%。

4.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通讯、上网、买衣服和交友,只有极小部分是用于购买书籍。

5.75~85%的学生追求时尚和名牌。

6.大约75%的学生每月有盈余,其余者或多或少都会有透支状况,甚至是负债累累。

7.众多大学生心目中合理的消费状态认为只要够花就行,很少有人会订出比较详细的消费计划使自己每个月有结余。

8.超过70%的学生对现在的消费状况表示不满意,希望“月收入”能大于800元。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普遍较差,花钱没有计划,经常借钱。他们大把大把的花钱,高度追求物质享受,尤其偏爱名牌商品。一部分人认为名牌产品质量好,可信度高,是财富的象征,又可以展示自我形象,因此将名牌作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以个人消费和生活方式来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价值。显然这部分人是进入了消费观念的误区:作为学生,我们还没有经济基础,所拥有的财富仅是父母的劳动所得,对一个依靠父母生活的人来说,我们对自己最好的证明是学业和素质修养,而不是外在的物质高消费。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他人提供的,而不是自己的。如果感觉到只有名牌才能证明自己,那么我想,这个时候大学生需要的应该不是名牌,而是对自己深刻的反省:父母亲挣钱多不容易,那点微薄的收入既要维持家庭正常开销,还要供我们上学。父母亲对待自己是吝啬的,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而对待我们却是那么的慷慨,毫不犹豫地将一大笔钱塞到我们手中,希望我们在外吃好穿好,却不曾考虑是否要给自己买一件名牌衣服。

二、上网状况调查

网络时代的来临,这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所谓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互联通道相互通信,从而实现数据和服务共享的一些分布的,智能的计算机所组成的集合,其关键是对数据和服务进行共享。处于世界颠峰的internet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帮助:获取各种信息,另外还可从许多网站上下载无数免费的软件。信息的发布;信息的交流,象网上语言系统、聊天、网络电话、视频、电视、传真图片、会议等。internet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它也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无形的网络虽是一个无限的信息资料库,可安全、高效地传递信息。可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暴露了出来:网络病毒的蔓延;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令人质疑;大量信息被随意地纂改。从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来看,网络中的娱乐板块,最受大学生的欢迎。qq、网络游戏、在线影视、广播、网上体育世界等。而其他的则利用较少。据调查,大学生中除极个别的人之外,7/8以上的人上网主要是出于娱乐休闲的目的。一些学生能神采飞扬的在网上了一下午,然而所谈的也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在聊天的过程中网恋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再者,网络游戏,原本是带给人快乐,可是现如今带来的却是伤害。据调查,1/5以上的大学生长时间甚至通宵达旦地上网打游戏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影响学习的同时也使身体健康状况大打折扣。

我想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必须以积极的、清醒的态度来面对网络,坚决抵制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通宵上网的几率,自觉地控制自己不进入不良网站,最重要的是多学习电脑知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才是新世纪的优秀青年面对网络最端正的心态。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一、前言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看历史并不久远,高等职业教育起自19世纪80年代初,可视为发展的初期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间,高职教育不可逆转的持续蓬勃发展,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学生的人数,皆与普通高校旗鼓相当,由此便诞生了又一个庞大的带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在此形势下,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上海市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各种外显及内隐的体育消费特质,势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改革,以及未来上海市体育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01元——xx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xx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xx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xx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四、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第三,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

第四,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xx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xx元之间的最多。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消费与自身条件之间的联系”及冲突。

2.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合理规划性、理性。

3.调查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和主要消费项目及消费心态及各人心目中理想的消费状况。

4.实地调查之后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武汉市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二、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

(一)调查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

设计电子版的调查问卷,随机选择了原意填写问卷的120人进行,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问题大致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来源状况、自我消费结构的评价及谈谈自身条件与自我消费合理性的联系等,问题随机提出,在交谈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数据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700元~900元和900元~11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11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5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58.3%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400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 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果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 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四、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五、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上还是乐观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强化大学生的健康消费观,从而可以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由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 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养成合适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好的消费习惯!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大学是一个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度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也经历着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转型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文章首先主要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消费误区和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探究其成因;最后就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随着市场经济和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理性、合理的消费,不能铺张浪费。但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消费误区和问题。如何深入的剖析问题的内在成因,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

1 简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消费时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消费的含义是指所有能促进和带动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各种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综合。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总体上时科学、合理和理性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制约着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笔者简要从下述几方面论述这些问题。

1.1 攀比心理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攀比心很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城市上的学生,在消费上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消费极不均衡。通过样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占有量超过65%。学校中63.5%的学生拥有电脑,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调查中发现,月平均300—500的学生只占4.1%,而月平均消费800—1500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8%。通过实地采访部分大学生,得知很多学生其实并不需要电脑,也不需要名牌衣服等,但是当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电脑买品牌衣服时,很多的学生就只有一个回答:“我的同学都有电脑,都穿名牌,我不能比他们差。”这种攀比心理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比较家庭贫困生与家境较富裕的学生消费情况时,其消费明显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现象极易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前不久的“马加爵事件”正是这种消费不均衡的一个真实素材。

1.2 大学生消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

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年龄和社会角色,以及他们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当代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生活磨练,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靠父母养活。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中,对自己的消费制定明确的计划的学生少之又少,只有3.6%的学生知道自己每天、每月花了或需要花费多少钱,而63%以上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了多少钱。很多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消费制定合理、科学的计划,他们很多时候时一时兴起,会为了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花掉半个月的生活费。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盲目消费的现象很多,这样的消费方式自然是不够理性,不够科学的,会影响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的形成。

1.3 消费中从众现象突出,铺张浪费严重

大学生是经历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一个转型群体,他们不仅会受到学校学生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上消费行为的影响。他们缺乏自己的合理的消费观念,被动消费现象很突出。这表现在实际消费中就是从众消费现象突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在努力适应从学校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也在仿效着社会上人的消费行为,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公众化消费形式。很多学生在服饰、发型及饮食上都在跟随潮流,花了大量的钱,实际上对自己的作用却很少,这样就造成了很严重的浪费现象。除此以外,大学生中花在恋爱上的钱占了生活费的大半,这样就易形成“媚俗消费”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2探讨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内外因素

通过上述笔者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和问题。这些误区和问题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的,下文笔者从内外因来具体探讨其形成的各方面原因,能让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2.1 大学生内在消费心理的驱使

大学生受过比较高的教育,与一般社会人不同,他们不仅想受到社会的认可,更需要的是满足自身被尊重的需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受尊重的需要处在比较高的层级,这种需求与受教育程度几乎成正比。因此,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求,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中,则体现为对高物质生活的追求。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只有自己很有钱,吃、穿都高档,才能被同学看得起。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寻求富裕的物质生活来美化自己的形象,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心理上的平衡。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在大学生中就产生了重物质享受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易产生很多畸形心理。这样,同学之间的攀比现象就会应运而生,最终走向消费误区。这是消费误区产生的内部原因。

2.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形成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是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这方面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内容缺失。首先,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当前除了经济类的大学开设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这门课程,很多学校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并没有涉及到这类课程。其次,高校教师教学中,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不够,很多大学只是做表面的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填答,并未进行实质的思想教育引导。再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倡导。整个校园缺乏勤俭节约的氛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消费行为走向误区。造成消费盲目冲动,浪费严重。

2.3 社会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阶段。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会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当前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的享乐主义和重物质享受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蔓延,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通过样卷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都很向往社会生名人的消费方式和行为,他们所倾向的消费方式更加看重消费的物质化和金钱化。正是由于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误区。

3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探讨

由于上述各方面原因,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为了能推动大学生养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努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笔者主要从下述几点来论述。

3.1 多途径推动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当代大学生由于其年龄和生活阅历的特殊性,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消费中攀比心理很严重,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这是大学生消费误区出现的一个内部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推动其健康的发展。首先,应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格品质要求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欣赏自己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自身的肯定,不会被外部因素所影响,就会减少很多盲目和攀比性消费。通过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让他们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慌乱,及时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可以让大学生在消费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不会因为同学的鄙视而盲目消费或是采取极端式做法,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丰富人生经验。其次,应培养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消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是一种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大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于初高中来说,相对较轻,他们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会感觉心理很空虚,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全都花在上网、逛街、吃喝上,这样自然就会造成很多浪费。但是如果能推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科学化,组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比如“三下乡”活动,可以充实大学生活,并且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认识到挣钱的艰辛,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消费。

再次,大学生自身应积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健全,这需要他们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心理健康,通过调整自身对消费观念的认识、情绪状态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促使自身走向健康的消费方式。社会经验的缺乏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比较落后。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困惑、烦恼和苦闷。同时大学生因为受到社会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面对社会情况的复杂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会使他们在短时期内迷失了方向,但是通过培养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让他们不断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最后,应不断丰富大学生活,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通过养成多种兴趣,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可以使他们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盲目性的消费活动。同时通过社会交往可以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也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健康消费心理的形成。

3.2 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是形成当前大学生消费误区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为了能引导大学生走上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就必须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外部保证。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的消费观与其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因此,在大学阶段,高校应把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科学的教育,让大学生认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通过思想教育,从思想上拨开学生心理的困惑,使他们站在理性消费的角度,从而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教育他们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消费风气,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端正自身的思想态度,与不良倾向划分界限,引导他们懂得物质上的享受并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需要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其次,高校要通过开设大学生消费心理课程,对其进行消费心理研究和消费道德教育。

通过开设消费心理学,可以应对大学生的各种消费心理。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高校应当着重强调适度的消费,反对不切实际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将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牢牢灌输给大学生,反对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念;同时高校应将强调理性消费放在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反对各种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摒弃不健康或有害的“媚俗”等精神文化消费。将绿色消费的思想推到大学生中,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高校应努力强调大学生实行智力和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物质、娱乐和消遣性消费,通过这些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中的文化和理性的思想含量,从而实现最科学、有效的消费方式。再次,高校应对大学生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针对大学生独特的年龄和社会角色特征,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学校可以采取各种实践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比如高校组织青年大学生到艰苦、落后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三下乡,到聋哑学校义务支教,以及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一份自己的爱心等,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一些有效方法。学校通过这些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同地区存在的差距,了解困难群众的疾苦,深深认识到国家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认识到自身所背负的重任,从而可以促使他们自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最后,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开设大学生理财课程,引导大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理财。理财不仅仅是特定个体的需要,我国教育界一些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理财尤为重要,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当代很多大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或是父母的过分宠爱,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过,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独立的生活,因而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更为重要。高校可以通过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即对他们进行金钱、人生价值意义的正确理解和认同;二是对大学生传授理财的基本知识,通过开设经济学和经融学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经济金融常识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及对他们进行个人家庭理财方式的讲解,让大学生理解理财的基本方式;三是培养大学生理财的基本技能,通过对理财情境教育、理财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将大学生真正带入个人理财的氛围。通过理财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让他们明白科学的消费观,即敢花钱会用钱,将大学生花钱与会花钱形成统一的整体,更加理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是关系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材的重要思想保证,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文化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行为,优化消费结构,使消费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推动器,让大学生处于理性主动的消费之中。

3.3 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方式,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社会上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大学生走上健康、合理的消费方式,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首先,应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方式和思想的引导。为了遏制社会上的盲目消费、恶性攀比、看重物质和娱乐的消费行为,各地应通过发海报、张贴理性消费的标符等方式,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方式的引导;同时可以借助广播媒体、电视广告以及社会舆论的力量,时刻关注社会大众的消费方式,提醒他们走上健康、理性消费的道路。其次,要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社会上官员的不良消费方式,减少高官消费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上官员的消费方式十分羡慕,很多学生甚至仿照一些官员的消费方式,从而在消费中产生了盲目追随、恶性攀比的现象。为了减少社会官员的消费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各地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官员的消费。比如各地可以开展评选最节俭官员、最廉洁官员、最朴实官员等活动,评选出一批廉洁的官员,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报道,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监督一些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官员,从而将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理念落实到社会每个阶层,这样就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再次,应将各种政策落实到位,开展勤俭节约的教育活动。

各地应及时将国家所颁布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比如“八荣八耻”,这样可以用政策法规的力量约束社会上不良的消费倾向。与此同时,为了引导社会大众走上健康的消费方式,必须有针对性的限制国民消费,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对人们进行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比如通过组织部分群众去边远落后的山区进行实地考察,或是每月有组织的组织群众观看社会纪实片等等,让社会大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但与此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了解到贫苦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国家要想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带动贫苦地区的共同发展,这样整个国家才会真正的立足于世界,从而可以督促他们在生活中坚持勤俭节约的品质。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改善社会上不良消费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带动他们全面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

结论

综上所述,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研究,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思想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科学贯彻与落实,也是现代化社会得以长足发展的内在需求;

(2)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消费观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能力,促使他们实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第五篇: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一样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能够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本事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可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景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必须程度上会相信自我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坚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学校、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调查报告范文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经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经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能够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此刻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证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头分析中能够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证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唯一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以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所以,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名牌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能够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异常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异常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异常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经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我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提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我、学校,并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应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提议。

(一)对大学生而言,要建立自我公道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我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我的消费要斟酌到家庭的经济状态,父母的承受本事,还要有自制本事,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我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我,以致影响到自我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进大学,已开始渐渐地融进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应对纷纷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我的正当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的指导目的。

(三)对社会而言,要进取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一样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讲还应加强公道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和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本事。”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熟悉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景如什么时候,大部份同学都安然承认自我的消费已超越计划范围,乃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仅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推荐专题: 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消费调查报告范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