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大学生调查报告的范文(合集)

2022-12-30 21:56:5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调查报告的范文(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调查报告的范文(合集)》。

第一篇: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

XX年2月10日上午,在我校团委,政教处的呼吁下,我们针对现阶段塑料袋使用的问题,开展了此次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在准备宣传材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网络、书刊等方式查阅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资料。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针对“白色污染” )进行分析。

一、我们的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来到宣传台,认真阅读了展示牌上的环保知识宣传,了解了关于泰兴市污染治理及成果。紧接着,我们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污水处理情况和流程,展望了泰兴市未来发展规划和积极构建全社会关注环保的人文环境、绿色环境。

二、分析: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分析:什么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分析:“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白色污染经过太阳光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的激烈竞争,近年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出现了很多新动向,在社会实践的目的、组织、时间、内容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学生针对社会实践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偏好不同,对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程度认识不同。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加上我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让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引导学生观念;更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何激励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何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好条件并提供优质服务等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与探索。我们将就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一. 调查概况

为了了解本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本状况,了解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见,态度和看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适应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了本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西南政法大学全体学生。此次调查对象,我们根据年级、性别、专业划分出了三个维度进行具体的调查。10级的学生比例为34%,09级的学生比例为30%,08级学生的比例为20%,07级学生的比例为16%左右。男生占43%左右,女生占57%左右。法学专业学生占48%左右,管理学专业占11%左右,经济学专业展13%左右,刑侦专业占10%左右,新闻学专业占6%左右,语言学专业占6%左右,政治学专业占8%左右。

二. 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取的是系统抽样方法,以全校学生所住宿舍号为样本,抽取1518个宿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谈为辅。此次调查问卷一共1518份,收回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244份,有效回收率为82%左右;此次访谈随机抽取了15个访谈对象。

三. 调查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四.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包括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意见和看法,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场所取向等。(此次问卷调查我们一共设计了15个问题 )

2. 访谈主要调查了一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实践工作、实践困难、实践目的.、对实践的态度、意见、看法。

五. 调查说明

1. 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在调查的实际状况中,有一部分拒访和不在宿舍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宿舍是辅导员办公室,由此导致我们的样本有小幅度减少。

2. 此次数据统计,我们采取了控制变量法(年级)进行统计,因此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将以年级为标准进行说明。

3. 此次调查,我们是面向广大会员征召调查员和统计员,由于一部分调查员对问卷调查和统计并非十分了解,是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

六. 调查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来看,其中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同学占四分之三左右,28%(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

从大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来看,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那是必修课;也有较大一部分人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值得尝试一下的,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没必要的或者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的。

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来看,各大年级的学生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社会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较大部分的同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突出表现在09级和08级。这说明大学生都很自然地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社会接触联系在一起了。同时,各年级大约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挣取零花钱。当然为就业做准备更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方面突出表现在08级和07级。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是为了增长见识、广交朋友。

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来看,各年级有超过一半的人数会选择学校的途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因此对学校的依赖比较大。还有大部分同学会选择自己找,只有较少的同学会选择广告和就业中介的途径。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来看,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实践内容,只有较少数的同学不会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内容。其中以兼职为主要形式的,10级、09级、08级、07级的学生比例依次为63%、67%、70%、71%;以主题调研作为主要形式的10级、09级、08级、07级的学生比例依次为24%、29%、33%、40%;以参观交流为主要形式的10级、09级、08级、07级的学生比例依次为28%、33%、40%、36%;以 自主创业为主要形式的10级、09级、08级、07级的学生比例依次为21%、22%、25%、21%;还有一小部分会采用其他形式。

参加社会实践) 居多数。选择政府机关、学校、公益性组织作为自己的实习单位的大一、大二的同学相差不大,但是大三、大四的同学此时则偏向于选择政府机关作为自己的实践单位。这可能与大学生的专业联系比较大。

从大学生选择实践地点来看,绝大部分的同学会选择在商业区附近和学校附近,有较大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居民区附近,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其他地点参加社会实践。

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选择来看,选择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的同学占绝大多数,也有较大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在课余实践和周末进行社会实践,还有较少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在节日进行社会实践。

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天数来看,参加不到一天的同学10级、09级、08级、07级的比例分布依次为8%、7%、4%、21%;参加天数在1-15天的同学10级、09级、08级、07级比例分布依次为33%、43%、37%、36%;参加天数在16-30天的同学10级、09级、08级、07级比例依次为14%、18%、26%、27%;参加社会实践天数在30天以上的同学10级、09级、08级、07级比例依次为8%、11%、19%、26%,这则数据显示个年级的同学参加社会实践的天数集中在1-15天左右,而大三、大四的同学可能是因为课程比较少的缘故,参加社会实践的天数明显大于大一、大二的同学。

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面临的困难来看,联系合适的实践单位是各大年级同学参加社会实践面临的最大困难,由此我们可以多在联系实践单位方面对大学生加以帮助;同时各年级也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认为在确定实践项目方面比较困难,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08、07级;而认为在组织实践团队、资金投入、政策保障方面还需加大力度的同学10级占21%左右,09级占27%左右,08级占35%左右,07级占30%左右。

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来看,极大一部分同学认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 间太短,无法真正进入角色;较大一部分同学认为相关的组织管理有待提高,活动不务实,形式主义较强,没有什么创新性。

当涉及到学校可以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问题时,绝大部分同学希望学校应该多为大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机会,联系实践单位;也有一部分同学希望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讲座)进行正确引导;还有一部分同学希望可以多提供一些安全方面的保障。

(二)访谈调查结果:

据此次访谈结果显示:接受访谈对象都有过参加参加社会实践的经验,还有极个别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他们通常会选择在寒暑假、周末、节假日参加一些兼职、支教、实习、三下乡活动之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了解访谈对象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他们大部分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参加工作做准备。也有少部分人是为了挣零花钱补贴家用。通过对受访者参加社会实践所遇困难的了解。

主要有兼职机会少、交通不便等客观困难,也有受访者个人毅力不够、缺乏耐心等主观因素。不过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的政策,大部分受访者都不了解或是不太了解。通过对受访者参加社会实践的看法的了解,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都很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并希望以此锻炼自己的能力。

七. 调查建议

1. 学校多为广大同学联系合适的实践单位,以疏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渠道。

a. 学校可以与各大商场建立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兼职人员,商场为学生提供兼职机会,做一些节假日促销、销售类的工作。

b. 学校可以根据广大学生的专业诉求,提供一些对口的实习单位。比如为法学专业的同学联系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专业的同学联系企事业单位等。

2. 学校能够开设相关方面的课程,举行相关方面的讲座,进行正确的理论引导。

a. 学校可以开设关于大学生实践方面的指导课程,让同学打好理论基础。

b.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企业的领袖现身说法,分享走向成功的社会实战经验。

3. 学校能加大在组织和管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投入和支持。

a. 学校可以在财力上加大对大学生参加实践的投入和支持,并制定成文的管理制度。

b.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实践管理机构,对有意愿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登记注册管理。

c. 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相关的证明。

4. 大学生也要加强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锻炼与培养。

a. 学生本身应该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能力的锻炼。

b. 学生应该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找到对口的实习机会。

第三篇:大学生的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咨询2008年6月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交友社区类网站中,校内网以16。34%的网民到达率位居首位,月度覆盖人数达到2707万人。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校内网上的交友状况,从而分析校内网对于大学生交友的影响。

本次调查选取了**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5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样本,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发放问卷实施调查,并且进行了个案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样本为493份,其中男*260人,女*233人。

一、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的特点

1。校内网交往范围的普遍现实化

调查显示,80。9%的用户是通过周围朋友知道并且开始使用校内网的。81。1%的校内网用户的好友人数在200人以内。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7。6%,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占8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36。9%。校内网用户添加好友的途径主要有站内搜索、他人申请和通过好友链接,分别占59。1%、58。9%、55。6%。(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内网的发展扩散方式主要是通过朋友熟人的介绍,用户的交往范围主要是原本认识的朋友和具有某一相同特点(比如相同的兴趣爱好、家乡等)的人群,用户大多无意于过多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因此,校内网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和网络上的延伸。

2。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的易于接受*

添加好友时的依据,由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选择三项排序,结果显示如表1,我们对第一、二、三位进行赋值,分别为3分、2分和1分,经计算得出,选择好友的依据比较重要的三项是学校和、家乡所在城市和兴趣爱好,而对于相貌、*别和年龄等个人本质特点,则相对来讲不构成大多数人选择好友的依据。②

按照社会学的概念,即地缘*、业缘*和趣缘*成为大多数人在校内网上选择好友的主要标准。

3。交往动机的去功利*

在使用校内网经常做的事情的调查中,按照选择人数百分比由多到少进行排列,位于前三名的是查看好友的空间、状态,看帖并且回复、更新自己的空间,查看留言并回复和搜索寻找熟人(同学、同事、朋友),分别占总数的59。1%、55。6%、50。0%,均超过半数。还有44。4%的人选择和好友聊天。

在使用校内网的过程中,大学生用户经常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交流沟通,包括查看校内空间(主要是好友空间和自己空间以及新的到访者空间)和校内沟通(主要是查看留言、站内信息或者回复);二是寻找熟人。85。7%的用户表示不经常浏览陌生人的空间,只有9。3%的用户会经常和陌生人打招呼。

由此说明,大学生用户使用校内网的功利*不强,一般只是单纯的交流沟通和寻找熟人。绝大多数用户对于查看陌生人的空间动态、和陌生人聊天并不积极,也就不存在带有结识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人的目的去交往一些特定人。校内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累人脉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否会发挥实质*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调查。

4。遵循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

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主要是指朋友之间的交往习惯,一部分朋友之间的交往仅限于在网络上进行,一部分交往则是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比如日常见面、发短信、打电话等)并且辅以网络交往。在本次调查中,具体是指,一部分朋友,只是在校内网上保持联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基本没有联络,而有些朋友则是在现实生活中和校内网上都保持着联系。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校内网的使用中,在其他网络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

二、校内网对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校内网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户使用校内网前后的人际关系没有发生实质*变化

调查中,有76。1%的人认为,使用校内网后跟生活中原来朋友的关系没有什么变化。认为校内网使原有朋友关系更加亲密的用户仅占23。6%,这部分用户主要通过校内网寻找到失去联系的老朋友、老同学,从而重新建立现实联系。

很多被调查者纷纷表示,自己的朋友关系与校内网的使用关联不大。通常的情况是,原本现实世界就经常联系的朋友不仅在校内网上经常互相访问查看,而且在现实中仍旧保持原有关系;而对于另外一些平常就疏于联络的朋友、同学,通过校内网找到后,也仅仅只限于在校内网上保持着非经常*的联系,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仍旧几乎没有。

2。对于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这里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指的是加为我的好友的人,不包括浏览的陌生人。调查中,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7。6%,也就是说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占少数。同时,对于校内网上结交的新朋友,在线下经常联系的仅占调查总数的9。1%,也就是说,大多数校内网用户对于校内网上结交的新朋友基本不会在线下往来,即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校内网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不大,原因有两个:

其一,校内网是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这种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可以说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方式和现实人际交往在网络世界的延伸。

其二,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接触网络媒介的素质相对其他人群较高,心态比较冷静、理智、成熟。调查显示,他们无意于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无意于浪费太多时间在寻求自我肯定和认同的网聊空间,当然也就更不会把网络上的朋友带到现实世界中来。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二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教材改革,各个学科都突出强调要求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内容删去了,或是轻描淡写一笔,而具体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给那些基础较好,学习主动的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学习空间,而对那些基础较差而且学习较被动的学生来说,却是很不利的。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节《网上自我防护与网络骇客》,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讲,大概只需15分钟就可以讲完,但相信大部分学生仍然对骇客不是很了解,甚至连作为老师的我,也只不过略知一二:骇客有哪些危害?它都是用些什么技术黑人的呢?

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同与其它学科的是,这门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练习,基本上每节课讲授2025分钟,其余的就是师生互动和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是学生做练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在联系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分析、讲解。而在这2025分钟的练习时间里,不给学生定一个主题或一个目标,他们的练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用20分钟的时间确定题目,再用10分钟的时间查找素材,然而,这种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与其让他们每节课那样漫无目的地去练习,倒不如把一些学生们很感兴趣但书上轻描淡写的主题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讲,即这样一个过程:确定主题从inter上搜索资料做成自己的讲课课件同学们自己讲(大家一起讲)。

按照这一方式,我把骇客这一课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用5次课的时间做出自己的课件,然后在第六节课上大家一起讲,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成功地解决了powerpoint的练习和骇客的学习这一问题。

经过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的讲课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实了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实践,更加直接地去接触核心问题(每节课的重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肤浅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尽可能从inter这个大海一般无穷的宝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适合于学生的纵向发展。

第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电脑室里,用多媒体设备加传统讲课方法,充分地体现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越*,又不失传统教育的精髓,而通过学生自己讲课,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对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此次成功的尝试,笔者认为这种讲课方式是可行的:

首先,有充分的时间保*,根据我们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教师讲课时间和学生实际*作时间之比大约在1:1或者5:4,即:学生要有大部分的时间去自己实际*作,因为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注重*作的学科,所以说,每节课学生都有2025分钟的时间去**作,老师的每个课题都可以给学生45节课的时间去准备。

其次,有丰富的资料来源。电脑室里的每台计算机(学生用机)都是和inter相连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上课时)通过inter来查找资料,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报刊、光盘等那样烦琐了。

最后,有绝对的知识技术保*。根据我们新教材的安排,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学习了word文本编辑技术,inter*作,熟练掌握了网上搜索技术,随后紧接着学习powerpoint。因此,学生做起来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资料从网上搜索并下载下来,利用自己的创造思维,把资料合理的搭配起来,最后再讲述出来,即便个别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老师都可以随时指导解决。

除了以骇客为主题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的如关于日*侵华的历史事件、关于地球上的生物演变过程、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等等,都可以拿来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做成课件来讲授,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实现了研究*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利用inter的庞大资源库,发展第二产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练习方式。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二、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

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

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

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

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第四篇: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报告文书,高校中常写的一种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分为标题和正文,正文又分为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以及调查结论等步骤。下面小编整理的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咨询2008年6月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交友社区类网站中,校内网以16。34%的网民到达率位居首位,月度覆盖人数达到2707万人。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校内网上的交友状况,从而分析校内网对于大学生交友的影响。

本次调查选取了**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5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样本,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发放问卷实施调查,并且进行了个案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样本为493份,其中男*260人,女*233人。

一、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的特点

1。校内网交往范围的普遍现实化

调查显示,80。9%的用户是通过周围朋友知道并且开始使用校内网的。81。1%的校内网用户的好友人数在200人以内。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7。6%,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占8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36。9%。校内网用户添加好友的途径主要有站内搜索、他人申请和通过好友链接,分别占59。1%、58。9%、55。6%。(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内网的发展扩散方式主要是通过朋友熟人的介绍,用户的交往范围主要是原本认识的朋友和具有某一相同特点(比如相同的兴趣爱好、家乡等)的人群,用户大多无意于过多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因此,校内网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和网络上的延伸。

2。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的易于接受*

添加好友时的依据,由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选择三项排序,结果显示如表1,我们对第一、二、三位进行赋值,分别为3分、2分和1分,经计算得出,选择好友的依据比较重要的三项是学校和*、家乡所在城市和兴趣爱好,而对于相貌、*别和年龄等个人本质特点,则相对来讲不构成大多数人选择好友的依据。②

按照社会学的概念,即地缘*、业缘*和趣缘*成为大多数人在校内网上选择好友的主要标准。

3。交往动机的去功利*

在使用校内网经常做的事情的调查中,按照选择人数百分比由多到少进行排列,位于前三名的是查看好友的空间、状态,看帖并且回复、更新自己的空间,查看留言并回复和搜索寻找熟人(同学、同事、朋友),分别占总数的59。1%、55。6%、50。0%,均超过半数。还有44。4%的人选择和好友聊天。

在使用校内网的过程中,大学生用户经常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交流沟通,包括查看校内空间(主要是好友空间和自己空间以及新的到访者空间)和校内沟通(主要是查看留言、站内信息或者回复);二是寻找熟人。85。7%的用户表示不经常浏览陌生人的空间,只有9。3%的用户会经常和陌生人打招呼。

由此说明,大学生用户使用校内网的功利*不强,一般只是单纯的交流沟通和寻找熟人。绝大多数用户对于查看陌生人的空间动态、和陌生人聊天并不积极,也就不存在带有结识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人的目的去交往一些特定人。校内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累人脉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否会发挥实质*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调查。

4。遵循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

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主要是指朋友之间的交往习惯,一部分朋友之间的交往仅限于在网络上进行,一部分交往则是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比如日常见面、发短信、打电话等)并且辅以网络交往。在本次调查中,具体是指,一部分朋友,只是在校内网上保持联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基本没有联络,而有些朋友则是在现实生活中和校内网上都保持着联系。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校内网的使用中,在其他网络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

二、校内网对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校内网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户使用校内网前后的人际关系没有发生实质*变化

调查中,有76。1%的人认为,使用校内网后跟生活中原来朋友的关系没有什么变化。认为校内网使原有朋友关系更加亲密的用户仅占23。6%,这部分用户主要通过校内网寻找到失去联系的老朋友、老同学,从而重新建立现实联系。

很多被调查者纷纷表示,自己的朋友关系与校内网的使用关联不大。通常的情况是,原本现实世界就经常联系的朋友不仅在校内网上经常互相访问查看,而且在现实中仍旧保持原有关系;而对于另外一些平常就疏于联络的朋友、同学,通过校内网找到后,也仅仅只限于在校内网上保持着非经常*的联系,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仍旧几乎没有。

2。对于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这里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指的是加为我的好友的人,不包括浏览的陌生人。调查中,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7。6%,也就是说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占少数。同时,对于校内网上结交的新朋友,在线下经常联系的仅占调查总数的9。1%,也就是说,大多数校内网用户对于校内网上结交的新朋友基本不会在线下往来,即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校内网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不大,原因有两个:

其一,校内网是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这种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可以说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方式和现实人际交往在网络世界的延伸。

其二,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接触网络媒介的素质相对其他人群较高,心态比较冷静、理智、成熟。调查显示,他们无意于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无意于浪费太多时间在寻求自我肯定和认同的网聊空间,当然也就更不会把网络上的朋友带到现实世界中来。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二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教材改革,各个学科都突出强调要求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内容删去了,或是轻描淡写一笔,而具体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给那些基础较好,学习主动的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学习空间,而对那些基础较差而且学习较被动的学生来说,却是很不利的。例如:课程中的一节,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讲,大概只需15分钟就可以讲完,但相信大部分学生仍然对黑客不是很了解,甚至连作为老师的我,也只不过略知一二:黑客有哪些危害?它都是用些什么技术黑人的呢?

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同与其它学科的是,这门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练习,基本上每节课讲授2025分钟,其余的就是师生互动和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是学生做练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在联系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分析、讲解。而在这2025分钟的练习时间里,不给学生定一个主题或一个目标,他们的练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用20分钟的时间确定题目,再用10分钟的时间查找素材,然而,这种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与其让他们每节课那样漫无目的地去练习,倒不如把一些学生们很感兴趣但书上轻描淡写的主题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讲,即这样一个过程:确定主题从inter上搜索资料做成自己的讲课课件同学们自己讲(大家一起讲)。

按照这一方式,我把黑客这一课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用5次课的时间做出自己的课件,然后在第六节课上大家一起讲,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成功地解决了powerpoint的练习和黑客的学习这一问题。

经过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的讲课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实了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实践,更加直接地去接触核心问题(每节课的重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肤浅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尽可能从inter这个大海一般无穷的宝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适合于学生的纵向发展。

第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电脑室里,用多媒体设备加传统讲课方法,充分地体现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越*,又不失传统教育的精髓,而通过学生自己讲课,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对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此次成功的尝试,笔者认为这种讲课方式是可行的:

首先,有充分的时间保*,根据我们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教师讲课时间和学生实际*作时间之比大约在1:1或者5:4,即:学生要有大部分的时间去自己实际*作,因为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注重*作的学科,所以说,每节课学生都有2025分钟的时间去**作,老师的每个课题都可以给学生45节课的时间去准备。

其次,有丰富的资料来源。电脑室里的每台计算机(学生用机)都是和inter相连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上课时)通过inter来查找资料,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报刊、光盘等那样烦琐了。

最后,有绝对的知识技术保*。根据我们新教材的安排,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学习了word文本编辑技术,inter*作,熟练掌握了网上搜索技术,随后紧接着学习powerpoint。因此,学生做起来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资料从网上搜索并下载下来,利用自己的创造思维,把资料合理的搭配起来,最后再讲述出来,即便个别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老师都可以随时指导解决。

除了以黑客为主题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的如关于日*侵华的历史事件、关于地球上的生物演变过程、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等等,都可以拿来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做成课件来讲授,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实现了研究*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利用inter的庞大资源库,发展第二产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练习方式。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二、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

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

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

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

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推荐专题: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调查报告的范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