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2022-12-19 01:00: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实习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第一篇:师范生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实习时间:30天

实习班级:初二(1)班

实习内容:初二地理,实习班主任

实习目的:

1)通过教育实习,让师范生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其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2)师范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3)师范生熟悉中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培养从事教育事业的独立工作能。

4)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能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解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教育实习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我的感触是:从明天起,做一个无悔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献身教育。这一个月,我深深地感受到从学生转变成教师的喜悦,感受到从学生干部转变为班主任的蜕变,感受到从幼稚走向成熟。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校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我从2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教学方面

1)听课与备课

实习的第一、二周为见习阶段,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初二地理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这个阶段里,我总共听了8节课,备了7节新课,试讲次数10次,评课次数5次。

2)上课

我的指导老师带的是初二两个平行班和一个实验班,还当了初二(1)的班主任,带了初二两个班的地理课,所以他给我上的课很多,而且给我安排的课时间间隔比较短,不过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和另外两个实习的政治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

3)反思

在教学方面:

1、缺乏耐心细心。

2、还尚未完全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课堂语言不够生动,缺少吸引力。

3、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局面。

二、班主任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一个平行班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当我第一次到班上带早读的时候就更深刻的体验到这一点。学生素质普遍较低,这个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辅助班主任将班级带好。每天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看早读,每天早上7:00到教室督促他们打扫卫生,检查仪容仪表,校牌佩戴,督促他们认真早读。二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提出警告。三是第九节自习课,我要到班上看班,辅导个别学生,给个别学生作思想工作。我在一开始我就抓紧了解班级情况,管理整理他们的档案和成长袋,很快的熟悉了学生的状况和家庭情况,这给我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我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喊苦不喊累,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情况有了改善,我与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我也诚恳地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开导他们。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学会了制定班级的班规纪律,学会了如何调动班干部,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学会……这一切都是我班主任工作实习进步的真实写照。但是我自己也反思了班主任的工作。以下是我的反思:

1、真正领会课改实质精神,加强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多学科知识,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使课堂语言做到生动、优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局面。

3、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一味地压制是没有作用的,正确引导、转化,让教育水到渠成,在师生间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力求做到知心知情,充分尊重学生,以沟通求信任,以沟通求融合,以沟通求理解。对学生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引导,多一份宽容,还给学生自尊,让自己的教育少走一些弯路,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4、充分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创造良好的环境,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虚心向有经验教师请教。积累一些丰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借鉴、引用。

实习期间,在不断的成长中,我们经验丰富了许多,教学技巧和班级管理理念成熟了许多。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来的一切,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是崭新的,也使我们的教育实习工作圆满结束。这次支教实习,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添加上了难以铭灭的启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属于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教育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跟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运用跟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跟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了解跟熟悉学校的运行。对师范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3、预演跟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基本情况

我们十月十一日来到湖南永州双牌县第二中学,到十一月十八日实习结束。我被分到高一(172)班进行实习。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跟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六份,试讲次数为六次,上课节数为六节;批改作业五次;监考十场;自习辅导十二课时。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主题为“网络的利与弊”的班会;组织本班学生与实习老师之间的篮球赛两次;找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十一人次。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化学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习,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跟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分析基础训练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说“往饱跟的碳酸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此题只要知道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能得出“可见到有白色晶体析出”的结论。由于事先我觉得此题很简单,也就没有深入地思考。出乎我意料的是,无论我怎么讲,同学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会有晶体析出。后来只好向他们的原任课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

通过这次的经验,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于是,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就不在象以前一样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侧重于如何将知识的来龙去脉向学生表达清楚。我的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听完课后普遍都说我讲得较清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当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他们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等等。虽然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我也没有完全照搬,第一是我觉得我的身份毕竟与他们原班主任不同。第二是我觉得我与学生年纪相仿,不象原班主任一样与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代沟,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应当加以利用。所以,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我渐渐形成了一套既有自己风格,又吸收了原有宝贵经验的行事方法,而且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我跟我们班上一位同学谈心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读初中时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第一名,数学成绩犹为突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侯学数学简直就是一种乐趣”,但是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仅整体成绩直线下降,就连自己的强项数学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当我问及其中的原因时,她告诉我,由于中考的失误,进入高中以后她就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高中的课程本身就比初中的要难,使她的成绩更加后退了,以至于现在对读书失去了信心,想一心从事自己的爱好去学声乐算了。而这些她都没有跟原班主任说过,原因是班主任“太凶了”。我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反对她的观点,而是从客观条件、学习条件以及以后的前途等方面跟她分析了她的这种想法,使她明白了学习跟爱好之间谁轻谁重,并引导她自觉得把心思放到了学习上来。

第三篇:实习调查报告

20xx年秋季开学,广西正式实施新课改,旨在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和获得生命情感价值体验的主体,从而使教育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南宁四中是一所普通中学,一个月实习下来,实地进入课堂才深刻感受到新课改理念虽好,但真正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资深高级教师上课学生都能睡倒一片、提问课本内容无人应答、上到哪一页不知道、画哪里也不知道……活跃的课堂是每个政治老师都追求的,它能让政治课从繁琐、死板中脱离出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走向轻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此气氛,对于初为人师的我们动力何在?讲课的欲望何在?基于此,笔者在与指导老师、实习班级学生深刻谈话的基础上,在听了一星期教学指导老师的课、听了半个多月其他实习老师的课以及在自己上了8节政治课、一节讲评课的基础上写了此份调查报告,期望能给自己一个提升,也给后来者以经验借鉴。

(二)调查对象

四中卢XX老师、黄XX老师,高一年级(1)、(4)、(7)、(8)班学生。

(三)调查方法

访谈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调查法

二、调查经验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感性思维仍强于理性思维,思考问题也往往凭一时的好恶,他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就兴致盎然,反之则兴趣索然。因此,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对政治产生兴趣,就必须找到让学生兴奋的点,让学生从瞌睡中爬起来,在兴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经笔者调查发现,对于以下的点,学生最感兴趣、最易兴奋、从而最能活跃课堂:

(一)播放贴近学生生活及与热点时政相关的视频、音乐或展示图片材料

我们的教学指导老师因教学经验丰富且对课件制作不甚熟悉,因此他上的班级是不用多媒体教学的,但是他建议我们新老师使用多媒体。上过一两次课后就发现,只要一放视频、音乐或展示图片,学生立马主动关灯拉窗帘,然后安静坐着,目不转睛、两眼泛光地盯着大屏幕,连趴了很久的同学也都纷纷爬起,精神抖擞着加入大部队。吸此经验,此后几乎每节课我都准备2分钟左右的相关音乐、视频或几张图片,在课堂导入时或中途播放,且尽量中途播放。播放完之后呢?兴奋一般只能持续10分钟左右,该睡的继续睡,该干嘛的又做回自己的事儿了。因此,每节课找那么两三个兴奋点来吸引学生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利用小故事解释拓展课本知识点

如在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讲到学生们熟知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时,我跟他们拓展说,以前其实是写做“僮族”,1965年,经周恩来总理倡议,国务院就把“僮”字改成了“壮”。为什么要改呢?这一提问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学生们就各种回答。这时气氛就来了,教师也就可以顺利的继续开展教学了。

在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权时用了学生熟知的“三月三”放假的例子,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的知识能够迁移,我还利用自身优势同理讲了我们瑶族自治县“盘王节”放假的规定。(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几个瑶人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后来瑶族人民就把这一天定为“盘王节”,这一天,我们会跳传统舞蹈——长鼓舞来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富川是脐橙之乡,现在把脐橙节和盘王节一起过,多了个免费吃橙子大赛,就使得节日更加热闹了。)用一分多钟讲了盘王节的由来和过节时的主要活动,学生就觉得非常有趣。会问很多:“那老师你会跳长鼓舞吗?”, “老师吃橙子真的是免费的吗?等问题。整个课堂也就活跃多了。

(三)点名回答课堂提问

教学指导老师在我们上课之前就给我们建议说,学生可能对于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所以我们提问,只能问课本上有的。但,就是课本明摆着,学生要么都找不到,要么找到了也不搭你,死气沉沉的。没人回答课讲不下去,总不能一节课40分钟都是老师一个人在那儿说吧?这时,点名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就十分有必要了。

刚上一个班的课,能认识并且记住的也就那么两三位同学,或直接让他们回答,或拿座位表随便点,主动举手是没有的。发现一点,就在提问后看着座位表说:“看谁的名字最大气,或说最具特色老师就请他回答”,点个与某明星或某历史人物名字相似的,像高一(4)班有个叫“李俊杰”还有一个叫“黄俊杰”,我会说“哎呦,好名字,来,回答一下。”学生们会有一点小起哄,气氛就非常轻松了。没有这些名字的话就点个名字大气的,直接问“咱们班谁的名字最大气啊?”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推荐人选,这时学生推荐的人一般是在班里比较活跃的,让其回答也可活跃气氛,他不懂可以叫另一人帮回答或叫邻坐回答。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点,在这样一个氛围下学生不会心惊胆战的害怕老师点到自己。如果这时候,教师适时给予相应鼓励,也就更能提高其积极性了。

(四)讲课时穿插练习

还是以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权为例,直接讲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然后一个个解释什么是经济自治权、什么是文化管理自治权、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多没意思,学生觉得无聊又记不住,自己也讲得无聊。这时就可以直接让学生看课本,问“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完了直接给题、给材料: “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8号)规定,将“三月三”这一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让学生判断材料体现了哪些自治权。一般学生只能回答出体现了“立法自治权和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中还有体现了“变通执行权”,学生对于这个不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解释什么是“变通执行权”,这一权力在材料中是怎么体现的。

就这样以一种检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既达到了活跃气氛的目的,又达到了加深理解的效果。如若讲完课还剩时间,也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2—3道相关练习让学生做,做错了吸取教训下次错的可能性就会变小、做对了让学生有些成就感,可谓百益而无一害。

总的来说,在理科班上课,只要你有些例子、有些材料,学生都会相对活跃;而文科班女生较多,或因害羞或因不想成为焦点、或是真的不会,上起课来就会觉得相对沉闷。这时候,睡觉的人就必须认为他懂了,有问题时就叫其回答,起杀鸡儆猴之效;文科班很沉闷,相关视频、音乐、图片或材料必须得用,男生的作用也要给他积极发挥出来。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才会有活跃的课堂,也才会有充满动力讲课的教师!

三、结语

以上四点是一般课堂中比较能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兴奋从而提高课堂活跃度的点。

本文所说的“兴奋点”是指能激起学生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景痕迹。通过找“兴奋点”,尽力唤醒正在沉睡或准备沉睡的学生,吸引心神不定或到处游离的同学,活跃课堂气氛,让老师有点小动力继续上下去,使我们的政治课、特别是有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政治生活》能够继续上下去。课堂是一个师生沟通的生命场,但是在普通中学,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你的生命在陪伴着他的生命,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教师就不能就知识点讲知识,而必须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就是一种负担、就是一种任务。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去接受你,接受你讲的东西。课堂时不时有点气氛,学生轻松了,教师上起课来自然也就轻松顺畅了,我们教学目标也就能更容易达到。

第四篇:实习调查报告

20xx年秋季开学,广西正式实施新课改,旨在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和获得生命情感价值体验的主体,从而使教育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南宁四中是一所普通中学,一个月实习下来,实地进入课堂才深刻感受到新课改理念虽好,但真正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资深高级教师上课学生都能睡倒一片、提问课本内容无人应答、上到哪一页不知道、画哪里也不知道……活跃的课堂是每个政治老师都追求的,它能让政治课从繁琐、死板中脱离出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走向轻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此气氛,对于初为人师的我们动力何在?讲课的欲望何在?基于此,笔者在与指导老师、实习班级学生深刻谈话的基础上,在听了一星期教学指导老师的课、听了半个多月其他实习老师的课以及在自己上了8节政治课、一节讲评课的基础上写了此份调查报告,期望能给自己一个提升,也给后来者以经验借鉴。

(二)调查对象

四中卢XX老师、黄XX老师,高一年级(1)、(4)、(7)、(8)班学生。

(三)调查方法

访谈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调查法

二、调查经验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感性思维仍强于理性思维,思考问题也往往凭一时的好恶,他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就兴致盎然,反之则兴趣索然。因此,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对政治产生兴趣,就必须找到让学生兴奋的点,让学生从瞌睡中爬起来,在兴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经笔者调查发现,对于以下的点,学生最感兴趣、最易兴奋、从而最能活跃课堂:

(一)播放贴近学生生活及与热点时政相关的视频、音乐或展示图片材料

我们的教学指导老师因教学经验丰富且对课件制作不甚熟悉,因此他上的班级是不用多媒体教学的,但是他建议我们新老师使用多媒体。上过一两次课后就发现,只要一放视频、音乐或展示图片,学生立马主动关灯拉窗帘,然后安静坐着,目不转睛、两眼泛光地盯着大屏幕,连趴了很久的同学也都纷纷爬起,精神抖擞着加入大部队。吸此经验,此后几乎每节课我都准备2分钟左右的相关音乐、视频或几张图片,在课堂导入时或中途播放,且尽量中途播放。播放完之后呢?兴奋一般只能持续10分钟左右,该睡的继续睡,该干嘛的又做回自己的事儿了。因此,每节课找那么两三个兴奋点来吸引学生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利用小故事解释拓展课本知识点

如在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讲到学生们熟知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时,我跟他们拓展说,以前其实是写做“僮族”,1965年,经周恩来总理倡议,国务院就把“僮”字改成了“壮”。为什么要改呢?这一提问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学生们就各种回答。这时气氛就来了,教师也就可以顺利的继续开展教学了。

在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权时用了学生熟知的“三月三”放假的例子,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的知识能够迁移,我还利用自身优势同理讲了我们瑶族自治县“盘王节”放假的规定。(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几个瑶人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后来瑶族人民就把这一天定为“盘王节”,这一天,我们会跳传统舞蹈——长鼓舞来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富川是脐橙之乡,现在把脐橙节和盘王节一起过,多了个免费吃橙子大赛,就使得节日更加热闹了。)用一分多钟讲了盘王节的由来和过节时的主要活动,学生就觉得非常有趣。会问很多:“那老师你会跳长鼓舞吗?”, “老师吃橙子真的是免费的吗?等问题。整个课堂也就活跃多了。

(三)点名回答课堂提问

教学指导老师在我们上课之前就给我们建议说,学生可能对于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所以我们提问,只能问课本上有的。但,就是课本明摆着,学生要么都找不到,要么找到了也不搭你,死气沉沉的。没人回答课讲不下去,总不能一节课40分钟都是老师一个人在那儿说吧?这时,点名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就十分有必要了。

刚上一个班的课,能认识并且记住的也就那么两三位同学,或直接让他们回答,或拿座位表随便点,主动举手是没有的。发现一点,就在提问后看着座位表说:“看谁的名字最大气,或说最具特色老师就请他回答”,点个与某明星或某历史人物名字相似的,像高一(4)班有个叫“李俊杰”还有一个叫“黄俊杰”,我会说“哎呦,好名字,来,回答一下。”学生们会有一点小起哄,气氛就非常轻松了。没有这些名字的话就点个名字大气的,直接问“咱们班谁的名字最大气啊?”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推荐人选,这时学生推荐的人一般是在班里比较活跃的,让其回答也可活跃气氛,他不懂可以叫另一人帮回答或叫邻坐回答。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点,在这样一个氛围下学生不会心惊胆战的害怕老师点到自己。如果这时候,教师适时给予相应鼓励,也就更能提高其积极性了。

(四)讲课时穿插练习

还是以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权为例,直接讲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然后一个个解释什么是经济自治权、什么是文化管理自治权、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多没意思,学生觉得无聊又记不住,自己也讲得无聊。这时就可以直接让学生看课本,问“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完了直接给题、给材料: “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8号)规定,将“三月三”这一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让学生判断材料体现了哪些自治权。一般学生只能回答出体现了“立法自治权和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中还有体现了“变通执行权”,学生对于这个不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解释什么是“变通执行权”,这一权力在材料中是怎么体现的。

就这样以一种检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既达到了活跃气氛的目的,又达到了加深理解的效果。如若讲完课还剩时间,也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2—3道相关练习让学生做,做错了吸取教训下次错的可能性就会变小、做对了让学生有些成就感,可谓百益而无一害。

总的来说,在理科班上课,只要你有些例子、有些材料,学生都会相对活跃;而文科班女生较多,或因害羞或因不想成为焦点、或是真的不会,上起课来就会觉得相对沉闷。这时候,睡觉的人就必须认为他懂了,有问题时就叫其回答,起杀鸡儆猴之效;文科班很沉闷,相关视频、音乐、图片或材料必须得用,男生的作用也要给他积极发挥出来。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才会有活跃的课堂,也才会有充满动力讲课的教师!

三、结语

以上四点是一般课堂中比较能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兴奋从而提高课堂活跃度的点。

本文所说的“兴奋点”是指能激起学生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景痕迹。通过找“兴奋点”,尽力唤醒正在沉睡或准备沉睡的学生,吸引心神不定或到处游离的同学,活跃课堂气氛,让老师有点小动力继续上下去,使我们的政治课、特别是有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政治生活》能够继续上下去。课堂是一个师生沟通的生命场,但是在普通中学,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你的生命在陪伴着他的生命,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教师就不能就知识点讲知识,而必须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就是一种负担、就是一种任务。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去接受你,接受你讲的东西。课堂时不时有点气氛,学生轻松了,教师上起课来自然也就轻松顺畅了,我们教学目标也就能更容易达到。

第五篇:实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第六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英语教学、班主任老师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英语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初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英语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初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英语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英语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英语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英语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英语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英语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英语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英语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推荐专题: 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