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大学生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2022-11-06 01:26: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社会热点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调查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有75%以上都有过兼职经历,全国百万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同时有些不法公司,中介又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骗取中介费用。行走在宁静大学校园,你一定能够看到墙壁上、宣传板上、橱窗内形形色色的广告,是机会还是诱惑?面对急聘、招募、家教信息我们该何去何从?为此本刊联合南农学通社记者团就大学生兼职状况做了一次广泛的问卷与网络调查。

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达85.5%。网络问卷浏览量将近1000,在各高校论坛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希望对广大想做或已经在做兼职的同学有所帮助。

男生兼职多半为锻炼自己

此次的问卷调查,在男女、年级上的分布比例,可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男女比例分别是52.0%和48.0%;男女生在兼职的主要目的上存在着很有意思的差别:男生冲着钱去做兼职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43.9%,女生的这一数值是53.9%;男生兼职为锻炼自己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52。4%,女生的这一数据是41.5%。

男生中为锻炼自己而选择做兼职的占了大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女生兼职为赚钱的占了大半。学工处心理辅导老师表示:可能是男生更有远见,同时他又补充道:也许是因为女生比例比较大,贫困生相对较多造成的。

而在年级的分布上,主要是以大二大三为主体,这基本上是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大一新生刚跨进大学校门没多久,有兼职经历的人还不是很多,同时,大四的学生,由于忙着各自前程,并且毕业在即,较难实施调查。

学生的合法权利需要重视

在被调查学生中,在第一次兼职的时间这道题上,165个人填答了,还有6个人没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学生中,大一就开始兼职的学生占到了57.0%。第一次找兼职,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在调查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5。0%,而由同学介绍、自己找、学校勤工助学找到兼职的分别是24.0%,18.1%,9.9%。

比照其中的两个数据,记者发现里面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57%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兼职,而同时又有45.0%的学生,第一次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找工作的。就以上两个数据看,其实,整个学生兼职中介还是相当有市场的。但中介市场鱼龙混杂,大学生兼职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是个大问题。调查显示,有将近百分之五十做过兼职的同学没有受骗,但也有多达百分之四十的同学有过受骗经历。

遇到这个问题的同学,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拨打110或315消费者会,一般中介为了长期经营考虑,只要有关部门介入他们都会归还中介费。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学们,与中介签合同,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没有任何问题,不要轻易交中介费,以防上当。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2。33,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兼职。

家教和勤工助学最有保障

至于如何协调兼职和学习的关系,被调查学生中,在为做兼职,可曾逃课这道题上,170个人填答了,1个人没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学生中,表示翘过课的占了31.2%,可见翘课比例还是相当高的,看来如何协调好兼职与翘课的关系不容忽视。在对上题中所提到的翘课的学生的翘课频率调查中,65个人填答了,有106个人没有填答。从填答的65个人看,大部分人选择了很少,这一数据占到了64.6%,另外表示其翘课频率一般(每周一两次)的占26.2%,表示经常翘课的(每周3次以上)的占9.2%。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求职之路难”是很多求职者的感叹。以前,经常在报纸、电视等媒体看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就业非常困难。那时,我对此毫无概念,好像离我很远。当我自己在暑假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后,我发觉:大学生的就业真的是一个引起各界关注的全社会的问题。

8月初,我以“大学生就业前景”为社会实践调研课题,走访了扬州市人才市场、高邮市人事局、以及高邮市机关党工委等单位,听取介绍,查阅信息。

以下是我的实践和调研结果综合: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06年,这个数字将变为

四、五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07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社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1、从需求的单位类型看:目前,该市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占整个人才需求的一半多,达到54%,各级国家机关需求占35%,事业单位仅占11%。

2、从需求的单位性质看:金融部门无可厚非地占据了首位,占到37%;法律类次之,占到31%;财务会计类名列第3,占到11%;其他如小语种外语类、计算机类、物业管理类、人才管理类和信息开发类等社会应用型人才,均为今后外企需求人才的几大热点。

3、从需求的人才类型看: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业单位所欢迎的一种社会人才,占到社会总需求的67%,这是市场上真正短缺的人才;其次为创新型;再而分别为技术型、应用型、智能型等。

4、从需求的人才素质看:“热爱国家”是众多选取票数最多者,占97%;“有事业心”紧随其后,选取率占95%。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自信心”为首,占到94%;“与人合作能力”的选取率占88%,精品学习网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就业问题调查报告下载,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是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免费2010年2月思想汇报专栏,涵盖了丰富的免费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求职之路难”是很多求职者的感叹。以前,经常在报纸、电视等媒体看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就业非常困难。那时,我对此毫无概念,好像离我很远。当我自己在暑假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后,我发觉:大学生的就业真的是一个引起各界关注的全社会的问题。

8月初,我以“大学生就业前景”为社会实践调研课题,走访了扬州市人才市场、高邮市人事局、以及高邮市机关党工委等单位,听取介绍,查阅信息。

以下是我的实践和调研结果综合: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06年,这个数字将变为

四、五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07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

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社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1、从需求的单位类型看:目前,该市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占整个人才需求的一半多,达到54%,各级国家机关需求占35%,事业单位仅占11%。

2、从需求的单位性质看:金融部门无可厚非地占据了首位,占到37%;法律类次之,占到31%;财务会计类名列第3,占到11%;其他如小语种外语类、计算机类、物业管理类、人才管理类和信息开发类等社会应用型人才,均为今后外企需求人才的几大热点。

3、从需求的人才类型看: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业单位所欢迎的一种社会人才,占到社会总需求的67%,这是市场上真正短缺的人才;其次为创新型;再而分别为技术型、应用型、智能型等。

4、从需求的人才素质看:“热爱国家”是众多选取票数最多者,占97%;“有事业心”紧随其后,选取率占95%。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自信心”为首,占到94%;“与人合作能力”的选取率占88%,精品学习网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就业问题调查报告下载,就业问题调查报告是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免费2010年2月思想汇报专栏,涵盖了丰富的免费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5、从需求的人才专业素养看:众多的社会单位选择主要集中于“掌握宽阔的基础理论知识”,占62%;“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占86%;“掌握精深的专业技术知识”占65%;“了解一些跨学科知识”占65%;“了解一般的自然科学知识”占57%;“了解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占70%;“了解一般的人文科学知识”占73%。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社会单位对所需人才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已从过去的“深厚”,转换为“宽阔”,亦即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社会人才方为社会单位欢迎。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四、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举措

1、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3、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

4、进一步明确未来就业求职的发展格局。

伴随着高校扩招,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率连续走低。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6月初次就业率为64.7%,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降5个百分点,年底就业率上升到80%;2003年时值“非典”,经党中央、国务院全面统筹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0%,高职专科就业率为55%;2004年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高职专科学校就业率为61%;2005年本科院校的就业率为72.6%。

目前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伪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大学生就业难”。这是当前大部分人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大学生就业率连年下降就是有力的证据。一方面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目前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弹性降低,而城市有将近5000万的下岗职工,农村有大约1.5亿的剩余劳动力,加之413万的大学毕业生,使本就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如在城乡选择方面偏好大中城市,在地区选择上偏好东部发达地区;在就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等,这都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变得十分“困难”。

2.“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伪问题”。一些学者提出,“大学生就业难”只是表面现象,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个“伪问题”。首先从供给数量上看,虽然从1999年开始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但2006年也仅为413万人,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5%;以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为例,2004年加拿大为580人,美国为520人,韩国为571人,而我国只有120人;按毛入学率计算,1997年欧美等发达国家为61.1%,其中美国、加拿大高达80.7%。我国即使按2004年数字统计,也才刚刚达到19%;韩国为71.69%,泰国为31.92%,故中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其次从就业需求上看,当前对大学生还有着旺盛的需求:一是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大学生资源

还极度匮乏;三是仅仅看就业率并不能说明整个就业问题,因为,当前高校仅把签发就业协议和派遣证作为就业率的计算方法并不科学,还存在着不少大学生隐性就业(即就业单位没有解决户口但已经就业);还有部分大学生是自由职业者或自主创业,这些大学生实际上已就业,但由于不符合发放派遣证的条件,学校没把他们列入就业行列,这就导致了就业率缩水的情况。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观点可能把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给夸大了。

以上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又各有道理。在笔者看来,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恰恰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尴尬困境:一方面,大学生总量不多但部分地区(如大中型城市)和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因在市场上“供给过量”找不着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打着“高薪”的灯笼却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这一尴尬困境体现的是中国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市场———政府———高校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性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三者的协调与合作。

1.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给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择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做好长远规划,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和区域差距,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问题。其次,短时间内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消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政策壁垒,尤其是关于户口和流动问题,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生涌向大城市就业难的现状,但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量学生纷纷积压在大城市求职的状况。第三,适当把资源向中小城镇倾斜,缩小城市和地区在政治资源上的差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向不发达地区、小城镇等地区移动,这样不仅能为小城镇带来人力资源,也能相应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协调学校与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除了制定所谓的就业率指标外,更应该注重宏观上的规划和指导,合理引导高校的招生规模以及市场经济结构。

2.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目前我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要比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专生还要多。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靠、要”心理和“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就业心态;应调整自己的目标,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中指出,有66.10%的学生月收入期望值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这一现象表明,目前大学生的高标准就业观念已经在改变。

3.市场:优化结构,协调与政府、高校的信息沟通。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需要利用价格杠杆来协调劳动力资源(包括大学生)在各行业、部门间的分配,以此优化市场经济结构;同时,应该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做好与高校、社会等的互动,如与学校“联合”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等,使各项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

4.高校:改革教育模式,与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一方面,高校应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把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在招生过程中应根据本校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生源和数量,避免盲目招生;在培育学生期间应注意提高师资力量,切实培养出有真

才实学的、有能力的大学生;在学生将近毕业期间,应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服务,解决因供需脱节和因信息不畅产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主动与市场、社会接轨,考虑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办学”,在专业课程设置、招生规模大小等方面与企业等进行协商,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及早了解、参与企业,通过系统实习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等。

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尽快就业,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必须提升整体素质。其中主要的是:一是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会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三是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四是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总之,未来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而对只“专”不活的人、缺乏个性特点的人、缺乏责任感的人和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则不受欢迎!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男生宿舍用电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调查报告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这个寒假,我采访了一位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姐,了解到了当前就业的前景和存在困难,并通过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找到问题并求得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1)对社会认识能力: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对自身认识能力: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四、结论及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推荐专题: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