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推荐6篇)》。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了爱情世界里。
通过对的湖南理工学院部分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出: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综上,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许多困难阻碍,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的资料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看法是矛盾的,既承认爱情在现实中的不堪一击,但同时又不否认理想的、浪漫的、忠贞的爱情的存在。大部分同学都对爱情有着憧憬,但又对爱情的未来表示担忧。这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关于爱情有着较为理性的思考和体验。
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091班 小组成员:苟博文(08)刘永斌(15)
目录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01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02
三、分析与结论„„„„„„„„„„„„„„„04
1、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分析„„„„„„„04
2、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认识和预期„„„„„„08
3、社会多元化之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表现„„„„10
四、多面着手,促进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12
五、参考文献„„„„„„„„„„„„„„„17
六、附录
摘要: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自身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直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是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观
调查与发现
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特别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想一切应该由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开始。也许,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现在一切的努力只是为我们以后能拥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然后很好的生活积累下充足的物质资本。然而,在这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我们现在开始积累丰富的精神资本,那就是正确婚恋观念的养成。考虑至此,我觉得对大学生的婚恋观念的调查研究是切合我们文化人类学课程的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课题,所以就身边的同学开展了调查与分析研究。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所谓的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1.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致使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婚恋价值评判体系和婚恋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校园是社会多元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
2.目的: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
——从恋爱动机、选择恋爱对象时考虑的因素、恋爱途径、对待恋爱的态度、对失恋的态度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结婚动机、择偶标准、理想的家庭模式、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在校结婚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婚姻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对同性恋、同性恋婚姻、网恋、网婚、婚外情等非常规婚恋形式的看法来分析大学生在多元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婚恋观发
综合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并找出可供解决的方法。
3.意义: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 ,我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而且某种程度上可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因此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 ,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恋爱、婚姻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正确了解婚恋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现实需要。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
首先,调查对象向是兰州城市学院全体在校本科女生。其次,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一般的调研方法与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相结合。即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大体的情况,兼以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贯穿于平时生活,有意识的进行了解;另外在选择个案,进行访谈调查,深入、全面地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为问卷调查的结果做一个整体的评估;最后,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为得出的结论提供理论性支持。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大体分成基本信息了解、对爱情观的认识、对婚姻观的考虑、对其他社会客观存在的看法(包括同性恋、婚外恋、大学生同居等)。
——问卷分发:共制作“兰州城市学院大学女生择偶标准调查问卷”40份,每个年级抽样10份。在正式分发之前,发出5份(不计入问卷总数)进行试探性调查,目的在于根据大家在填写问卷时的反应修改问卷设计,从而增加问卷的合理性和信息量。
——问卷统计:分类统计加整体统计的方法,注重多个角度的资料整合。如同性别、同年级、同地域(城市、农村)的分类统计等。——问卷分析:从点到面,平行交叉的分析方法,即单题分析到整合分析,单线分析加交叉的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访谈调查:选择个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了解(一般选择自己的朋友,这样交流可以减少难度,增加访谈的可信度);
参与式观察:注重平时对身边人的了解,收集平时大家交谈过程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再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文献检索与利用: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
最后,就是完成调查报告,制作课堂讲稿。
三、分析与结论
针对当代大学生对婚恋观的认识和大学生婚恋观念的现状,就兰州城市学院全体在校本科女生展开调查。共制作“兰州城市学院大学女生择偶标准调查问卷”40份,每个年级抽样10份,最后共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最后利用这4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与分析
1.恋爱是大学生活里的客观存在据问卷分析,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恋爱是同学们感情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从分类统计的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状况在每个年级及在性别等方面均特点。
如下分析:
你目前有男朋友吗()
A.有
B.没有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选项2比率系列1
据统计,57.5%的女同学有恋爱对象,42.5%左右的同学暂时没有恋爱对象(包括已经分手的和未作打算的)。这说明,在大学里恋爱的普遍性是客观存在的,大体上来说它可算是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的一种心理共性。
2.大学生恋爱趋于理性和成熟
在大学校园中,很多人正在谈恋爱,也有很多人渴望恋爱。然而,总体来看大部分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相对理性的,这主要表现为对爱情的预期不急于求成,在恋爱对象的选择标准上更加注重内在,对待失恋相对淡定,这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
2.1 .恋爱对象的选择标准上注重内在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许“美女、帅哥”经常是大家挂在嘴边的谈论话题,大家也都渴望自己的恋爱对像漂亮或帅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大家面临爱情抉择时,对恋爱对象外貌的标准及要求似乎都成一个有所降低得趋势。如下分析:
在择偶时,你对对方在哪些方面最挑剔()
A.家庭背景 B.学历 C.外貌 D.经济条件 E.其他
70%60%50%40%30%20%10%0%1选项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系列5系列6比率
如果允许我将上述五个选项分为两组的话,我觉得可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外貌”、“家庭背景”、“学历”、“经济条件”可作为外在的,而E项包含“性格及内在品质”、“能力和发展潜力”、“孝心”和“共同语言和爱好”这些都可算作内在的。据上述统计,近60%左右的人在恋爱抉择时会看重对方的内在,很明显,只要两个人合得来,其他的均可以放在次要地位,包括他们平时最爱谈论的相貌身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又一种表现吧。
2.2.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比较认真
在婚姻问题上72%的人表示顺其自然就好,恋爱与婚姻的具体关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对于婚姻的态度大学生们很模糊,不过倒是一致认为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6岁到30岁期间。如下分析:
你认为自己会在那个年龄段结婚()A.20-25
B.26-30
C.31-35
D.36-40
E.40以后
1系列6系列5系列4系列3系列2系列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
通过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结婚的原因是情之所至,而非面对压力的举动,可见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
3.恋爱观念开放性趋势加强,但对于部分问题上有所保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一些客观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恋爱选择的影响趋于淡化,这是恋爱观念相对开放的表现。首先,大家不会像以前一样对“姐弟恋”无法接受;其次,也不会因对方学历的高低而影响恋爱对象的选择,另外也不会对少数民族加以排斥或是对独生子女存在偏见。
对于“能否接受姐弟恋”问题上,大多数人都觉得年龄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两个人真心相爱,即年龄的差距只要不超出太大的限度一般对于个人恋爱的选择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我们觉得可能会对当代大学生恋爱选择造成一定影响的“独生子女、民族、地区差异”等因素已经不再是他们所考虑的范围,这也许就是他们恋爱观念相对开放的表现。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特定的因素却一直是他们所无法释怀的。比如说,很多女生不愿自己的男友比自己矮,很多男生更不愿自己的女友比自己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面子上挂不住”或是“没有安全感”。这与现实生活中观察道德情况基本上是一致,在我们这样偏北一点的大学中,虽然女生个子不矮,亦有个头较小的男生,然而校园中来往的情侣也很少见到女高男矮的。这也许就是长期的客观存在他们脑海里形成的陈故观念。
(二)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认识和预期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婚姻及家庭离我们还很遥远,所以我们没必要拥有所谓的婚姻、家庭观。其实,婚姻、家庭观的形成并不一定需要我们的亲身经历,它是随着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而产生的,只要我们身处社会,周围的客观存在就会对我们婚姻、家庭观产生影响,这通常与个人的生活阅历、价值评判标准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的研究是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内容。1.对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已形成一定的认识
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恋爱选择及恋爱过程中会对未来的自身的婚姻和发展加以考虑,这是婚恋观念成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充分考虑婚姻及家庭的基础上来进行恋爱的抉择保证了爱情的相对稳定性,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如下分析:
在择偶时,你通常采用的方式()
A.父母的安排
B.朋友|亲戚介绍 C.自己寻觅 D.依托婚介 E.其他,请说明
0%8%5%13%1234574%
通过调查发现女生在择偶时偏向于自己寻觅,而不是顺从父母的安排及亲友的介绍,这是婚恋观成熟的表现。这种独立性会对以后的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2.在一些相对避讳的问题上较保守且男女生差异很大
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50%的人表示“完全可以接受”,42.5%的人坚决地反对,剩下的7.5%的人则抱有“完全无所谓”的态度。相对于同市的高校来说,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观念还是相对开放的,这与学校的整体氛围有直接的联系。如下分析:
择偶时,你对对方性经历的接受程度()
A.完全不可以接受 B.可以接受 C.完全无所谓
50.00%40.00%30.00%20.00%10.00%0.00%1选项S1S2S4S3比率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
长时间以来,“贞操观念”一直是困扰许多情侣乃至夫妻的热点话题。数据显示,有一半的人表示“完全可以接受”,说明当代的大学女生还是比较开放的,但还有不少的人相对比较传统,可见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也颇深。
总之,在上述这些问题上,我们适当的保留态度是切合我们现阶段发展轨迹的,当然这不表示对此缺乏认识而盲目排斥或是盲目遵从,而是对它有明确的认识并加以理性的思索和选择以指引我们正确的行为方式。
(三)社会多元化之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表现
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文化交融频繁,社会复杂化进程加快,整个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上表现为性观念意识渐趋开放,其中难免会存在盲目性因素;对“同性恋”、“双性恋”等非正常的婚恋现象过分地推崇;大学生同居、高校女大学生当“小三”致使的惨剧连连上演;对“中性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脱离现实,消极避世,热衷网婚、网恋等。首先,性观念渐趋开放的趋势在我们的校园里表现得不明显,然而却也不能忽视它的客观存在。这种观念的变化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知晓、所宣扬、所夸张,最后又为大家所盲目遵从。
其次,对“同性恋”、“双性恋”、“中性文化”等的过分推崇一方面也主要来自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国人对自身的认识不清,盲目跟风所致。
另外,大学生婚前同居、女大学生“小三”现象是伴随着性观念意识淡薄,社会功利化等的泛滥而出现的,这不仅对我们自身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还会促使社会婚恋状况混乱,有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的新兴,再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正常生活埋下隐患。最近这几年,网络的高速发展,网恋、网婚等虚拟恋爱方式成为新兴时尚潮流的代名词,更多的大学生消极避世,脱离现实,热衷乃至迷恋而不能自拔。
凡此种种的思想及行为均是在多元社会环境之下,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念异端化的表现形式。它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待爱情、对待婚姻家庭的看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将影响到我们的爱情抉择,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规划。所以,在这样混乱的形式之下,我们应该采取各方面措施来防止我们的婚恋观念走向异端、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四、多面着手,促进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总的来说,我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是相对成熟的。然而,其中也表现出来诸多的弊端和不好的发展趋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自身修养不足,思想观念不健全;其次是社会思潮入侵,不良因素的诱导;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缺环,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要防止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步入异端,我们还应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防范和正确引导。1.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自我完善的主体,应该首当其冲地肩负起自身婚恋观的养成工作。在看待问题时要辩证思考、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努力学好门科学文化知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志趣,在看待婚恋问题上拥有正确的态度。2.规范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环境
社会的复杂化进程带来的许多“次文化”,是误导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主要因素。文化大熔炉里历练出来的“残渣”,网络中的虚幻的“骗术”等等都是社会秩序理应规范的内容,只有从社会整治的角度来着手大学生婚恋观念培养,才能从中间的环节割断有害物质的传输媒介。
3.教育先行,加强引导
随着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逐年升温,婚恋观教育已引起相关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新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统编教材已将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和树立家庭美德作为专门章节。
(1)教育缺环的体现
教育者受传统思想束缚较深,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这仍是当前高校婚恋观教育客观的现状与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者观念落后
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和拓展能力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将理想信念、政治觉悟、意志品质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忽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禁止大学生恋爱”的年代。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家长和教师羞于与孩子、学生交流婚恋问题。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恋爱、性与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问题,更是有损所谓的师道尊严。所以,在有限的婚恋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婚恋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导。对大学生婚恋问题的漠视和忽视,客观上弱化了婚恋观教育的效果。
②婚恋观教育内容滞后
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婚恋观教育篇幅较少,内容粗略、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更新;重传统道德原则教育,缺乏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有关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已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需要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依赖网络、书籍、影视作品获取有限的性知识,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想,导致大学生中庸俗的性自由思想流行和性行为超越社会的认可。
③婚恋观教育形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两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灌输式理论教学和主题讲座进行。这种教育形式较适宜于团体性普及教育,比如传授基本的婚恋常识、婚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恋爱道德与婚姻法律责任,但不适合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个体性的指导。而婚恋问题具有强烈的个体性,每个人碰到的婚恋问题各不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④婚恋观教育方法落后
在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上,现行的教育方法手段单
一、粗糙,预防性教育不足,惩罚性教育有余,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婚恋观教育“浅尝辄止”,学生的具体问题、焦点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如为恋爱旷课、私自校外租房同居等。教育者平时对学生的恋爱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往往用严格的校纪校规进行处分,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断送学业。
(2)改进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特点和现行婚恋观教育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使婚恋观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婚恋道德重塑,更能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①把握大学生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
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需要与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符合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面对“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不能因为大学生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恋爱问题有一定的私密性,就主观认为大学生恋爱问题纯属个人私事,教育者没有责任和义务;也不能因为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导致的恶性案例逐年增多,就反对大学生恋爱。过分地宣传恋爱的负面影响,会使部分学生对恋爱产生恐惧感,“谈爱色变”,并且会将这种不良情绪泛化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恋爱婚姻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鼓励大学生追求美好的爱情,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恋爱生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婚恋观念和恋爱行为,疏导恋爱矛盾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
②丰富婚恋观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婚恋观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帮助解决问题。将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教育融入婚恋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西方的“性解放”与“性自由”思想,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之所以校园恋情会演变成校园暴力,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婚恋对象、不善于表达爱情、不能理智对待失恋。国外一些大学包括中学对学生的婚恋教育非常细致,小到约会的地点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简单实用的恋爱艺术指导值得借鉴。
③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
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须改进婚恋教育形式。大学生婚恋教育应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加强普及型教育,即普及婚恋常识、婚恋道德、婚恋法律责任,培养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包括安全、健康、文明教育。这种普及性教育可以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的形式举行。二是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婚恋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各有不同。婚恋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同学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个体化的教育和指导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信息,培养信任感,这样,一旦学生在恋爱关系中出现问题便能主动与教育者沟通、寻求帮助,或由教育者主动出面干预、化解矛盾。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尊重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交流、沟通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辟便捷的服务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学生的困惑及时进行指点与疏导,尤其是要建立恋爱挫折干预机制。因为完善的恋爱挫折干预机制,能帮助学生宣泄、转移不良情绪,减轻痛苦和压力,解除因恋爱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④开展文体活动,加强人文修养,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大力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符合大众需要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高雅兴趣和爱好,丰富校园生活,转移情感的兴奋点;另一方面,可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体验健康、文明、纯洁、崇高的校园爱情。
五、参考文献:
【1】 陈志霞,《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调查分析》,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J],1999年第7期 【2】胡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
【3】王正昱,许玉华,徐斌,洪平,《大学生性观念调研》[J],南京农专学报,2002年第3期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姚利民,《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年第7期
【6】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10期
【7】 刘亚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 第10期
【8】王兵、蔡闽、衡艳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05年第12期
【9】 蔡文娟,王秀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
六、附录
婚恋观调查报告(共19篇)
“80后”、“90后”中国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
婚恋调查报告
部队婚恋观心得体会
军人婚恋观心得体会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班级B13090419
伴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青春期躁动不安的荷尔蒙越发的不安分起来。经过长时间与荷尔蒙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大多数同学最终丢盔弃甲,堪堪溃败,坠入爱河。再过些许年,多数人又会结婚成家再安天下。关于恋爱和婚姻,古人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包办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相比过去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那么,关于人生大事之一的婚嫁,当代人的婚恋观是怎样的?相比过去发生了哪些转变?对此,我们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怀有巨大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做了本文,旨在了解当代人的婚恋观,并对有关婚恋问题的社会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略尽绵薄之力。
由于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属于先进行列,而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这群人又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观也将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所以,以当代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代表性和前瞻性。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在婚姻中,您能接受的年龄差是多少()A. 4岁以下 B.8岁以下 C.15岁以下 D.年龄不是问题
由图表得到数据可以看出,相较女同学而言,男同学更加在意配偶的年龄,希望年龄差在4岁以下,做出这一选择的男同学达到了66.67%。而女同学中有52.38%愿意接受8岁以下的年龄差。总体而言,不论男女同学,其选择主要都集中在8岁以下的范围内,所以“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现象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仍旧不会在婚姻生活中占据大的比率。3.您认为什么时候结婚比较合适?()
A、20岁到25岁(不包含25岁)之间 B、25岁到30岁(不包含30岁)之间 C、30岁以后
对本题的回答,男女同学答案比较一致,大部分集中在25岁至30岁之间。我们分析,25岁以后事业逐渐进入稳步状态,而选择读研读博的大部分人学业也基本完成,自身情况基本稳定。同时,经过大学后几年的磨练,心智、生理各方面也愈加成熟,选择此时结婚可以说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4.您认为可以接受的找对象的方式是()(多选)
A.亲朋介绍 B.父母做主 C.自由恋爱 D.婚介公司 E.网络媒体 F.其他
参与问卷共计66人,有65人选择了“自由恋爱”选项,可见,大学生对自由恋爱的认同度非常高。其次的选项是“亲朋介绍”,对此选项选择人数第二的结果我们认为:部分人可能由于工作性质等的关系,周围异性较少,所以接受通过亲朋介绍选择对象。而父母做主、婚介公司、网络媒体的选择比较少,其一是父母强行干预干扰了个人的自由所以不得人心;其二是大学生确实对网络婚介等缺乏信心,可以人为婚介行业的发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5.您择偶时主要考虑对方的那些方面()(可多选)A.相貌 B.学历 C.职业 D.能力 E.人品 F.家庭背景 G.收入 H.健康 I.地域 J.性格
由条形图得到,得票较高的分别是人品和性格。选择最少的分别是地域、学历和家庭背景。统计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一度认为相貌的选项必然很高,结果相貌选项只是占据了一个中等的排名。尽管如此,毕竟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此选项。所以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性格人品是重中之重,而有没有钱、住哪和你读了多高的学位并非最重要。此外,在择偶过程中,相貌、能力和健康是加分项,越好看、越有能力、越健康越好。6.您认为恋爱的最佳时期()A.上学期间 B.走向社会后 C.其它
关于本问题,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恋爱的最佳时期是上学期间。我们分析认为:得到这样结果的原因在于上学期间除了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其他各方面的阻力都较小。作为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多,恋爱双方的需求相较简单,时间也比较充裕,所以,选择在在上学期间谈恋爱成了最佳选项。
7.您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
A、空虚寂寞打发时间 B、想要一个没有受到社会污染的爱情经历 C、结婚 D、其他
通过图表我们知道:在调查样本中有高达56.06%的同学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结婚,据说毛泽东有一句话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这次调查的数据简直是最好的佐证。由此看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更需要的是一份牢固、忠诚的感情,这样才能携手走向未来的婚姻。
8.您认为爱情在婚姻中的比重是:()
A.0~25% B.26%~50% C.51%~75% D.76%~100%
这条问题的反馈结果显示:高达86.36%的同学认为爱情在婚姻中的比重在一半以上。在传统婚姻中,大部分家庭关系中由于夫妻双方婚前并没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他们的婚姻中爱情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维系家庭稳定的纽带往往是子女以及共同生活和抚养子女产生的亲情。而在婚姻关系中超过一半比重的爱情势必会在维系家庭稳定和婚姻幸福中扮演者和机器重要的角色,随之而来的是否会产生另一个问题:爱情比重过高是否会对下一代的抚养教育问题上产生不利影响?答案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揭晓。9.您认为房子和车在婚姻的中占的比重是:()
A.0~25% B.26%~50% C.51%~75% D.76%~100%
本题旨在调查大学生认为的物质财富在婚姻中的应占比重,结果显示:约有六成的同学认为物质财富在婚姻中的比重小于50%,另外四成的同学认为物质财富在婚姻中的比重大于50%。我们得出:物质财富对于婚姻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换句话说,为了爱情需要活着,为了活着需要面包。10.如果一直没有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您会()A 继续等待,找到理想的人才结婚 B 降低择偶标准,随便找一个还可以的人结婚 C 迫于社会和父母的压力,将就结婚 D 错过了最爱的人,永不结婚 E 其他
结果显示:有63.64%的同学认为应该继续等待,寻找真爱;另有21.21%的同学认为可以降低择偶标准;有3.03%的同学认为应该为了真爱选择不婚。由此我们知道:大多数人最终是希望有所归属的,极少数人愿意孤独一生。就极少数选择孤独终老的人而言,因为孤身一人,无配偶、无子女,健康、工作都存在巨大的问题。尽管目前社会保障越来越好,保障制度日趋完善,然而国家机器毕竟庞大,难以避免有所疏漏,当疏漏恰巧降临在这些人身上时将是致命的。从社会层面上看,不婚者为社会的安定发展埋下了隐患。11.您认为恋爱时能达到的亲昵程度()
A牵手 B接吻 C可抚摸非敏感部位 D可抚摸敏感部位 E发生性关系 F.其他
在恋爱关系中,为了进一步的亲密感情,恋爱双方需要身体的接触来完成。在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中,认为与非婚对象发生性关系即为不贞。受这一观念影响,调查中仅有36.36%的同学认为在恋爱关系中允许发生性关系,大多数同学认为,亲昵表现至多止于亲吻。相较西方社会而言,我们在两性关系中的确更为保守。我们相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有传统思想的影响,更与在家庭受父母长辈和在学校所受肤浅模糊遮遮掩掩式的性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12.您对未婚同居的看法是()
A、赞成,感情到了一定地步是可以同居的 B、反对,婚前还是要保证独立生活 C、中立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未婚同居的看法赞成、反对和中立基本呈三足鼎立之势。我们认为:关于中立的40.91%的结果是因为同学们还在上学期间,对于未婚同居其实并没有实际清晰的概念。未婚同居的好处是更加深入的了解双方,包括生活习惯等,这对双方而言其实是一次婚姻实习期,过了实习期,正式步入婚姻殿堂。而对由于深入了解了对方的生活习惯之后感到难以忍受而未通过实习的人而言,是避免了一桩不幸婚姻的发生,自己也从中解脱。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在国内这个相对保守的大社会环境下,同居后又分手极可能背上沉重的道德包袱。
13.您对异地恋的看法()A.赞成,真正的爱情不会受到距离和时间的挑拨 B.反对,异地恋不会持续太久,最终一定会分手 C.中立态度 D.其他 异地恋长久以来一直是困然情侣们的一大难题。由于工作学习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情侣们被迫分开。在本项调查中,只有31.82%的同学对异地恋表示完全支持,显然异地恋的状态难以被多数人看好。而完全反对的人数占到19.70%,与赞成异地恋的比率接近2:3。对此,我们的得到的认识是:异地恋有风险,谈恋爱需谨慎。对于正处在异地恋状态的人们,我们仍旧真诚的祝福你们,如果你们能够经过时间和举了的考验,那么相信你们会走的更远。14.您对同性婚姻(爱情)的接受程度是:()
A.完全排斥 B.勉强接受,但是不鼓励C.同性的爱也是纯洁伟大的,因此完全可以接受
关于性别的分类主要分两种: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而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又划分为若干种。由于性别种类过多,在此认为本项调查只基于生理性别,即传统认知中的Gays和Lesbians。
2015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裁定,同性婚姻合宪。至此,美国50个州的同性情侣都将有权利步入合法婚姻,13个州对同性婚姻的禁令随之撤销。总统奥巴马在社交网站上发帖称,这是向平等迈进的一大步。同性恋者并非有病或者变态,只是在某些方面和我们不一样,人人生而平等,应与我们一样享有爱和自由的权利。然而由于社会的不认同,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选择将自己精心伪装起来,小心翼翼的藏匿在市井间。本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尽管有部分人对同性恋群体表示认同,尽管美国已宣布在其本土的五十个州内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但在追求自由平等权利的道路上,同性恋者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5.您认为理想的家庭模式是()A.丁克家庭,即两人世界,不要小孩 B.传统家庭,夫妻和小孩 C.复式家庭,和父母住在一起 D.其他
结果显示:有74.24%的同学认为理想的家庭模式为传统家庭,即夫妻和子女共同生活;有18.18%的同学希望和父母共同生活,组建复式家庭;另有4.55%的丁克家庭和3.03%的其他。传统家庭依旧占据大多数的选择,而新式的丁克家庭和其他占据比例较小。分析原因认为:一是大学生从小所受教育的影响,二是丁克家庭由于没有子女,难以获得家庭长辈的认同,阻力过大。在国内相对保守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大环境中,丁克家庭的组建和维系确实困难重重。
16.您赞同哪种爱情观()
A、一生只爱一个人 B、可同时爱几个人 C、不轻易爱一个人 D、随性而为调查显示:有59.09%的同学认为应该不轻易爱一个人;随性而为的选择占到19.70%;16.67%的人认为应该一生只爱一个人;另有4.55%的人认为可同时爱几个人。可见,多数大学生关爱情抱着十分慎重的态度。关于4.55%的同时爱几个人的部分人,我们想说的是:爱可以,但是在婚姻中,基于目前两人婚姻的局限性(沙特等实行一夫多妻制婚姻同样属于两人婚姻,多位妻子在家庭中地位实际意义上来讲是附属于男人的财产),这部分人将会转化成为其他几种。
17.你认为下列影响婚恋观的因素对你影响最大的是? ()
A、父母的婚姻状况,相处模式 B、从小到大所收到的家庭教育 C、学历及自身素养 D、亲戚长辈,兄弟姐妹同辈群体
本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5.45%的同学认为所受影响最大的来源是学历及自身修养;有34.85%的同学认为最大影响来源是家庭教育;12.12%的同学认为来自父母的婚姻状况影响;7.58%的同学认为受亲戚长辈、兄弟姐妹同辈群体影响最大。我们欣慰的看到学历及自身修养对婚恋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说明教育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8.您认为在婚姻中最合适的理财方式是:()A.双方钱财完全独立,互不干涉 B.钱财全部交给一方管理 C.钱财由双方共同管理 D.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1.82%的同学选择婚后财产由夫妻双方共同管理;12.12%的同学认为钱财应完全交由一方管理;另有4.55%的同学认为婚后钱财完全独立。看到这里,想必诸君松了一口气,很大可能将来不必面对婚后还要藏私房钱的尴尬。19.您对烛光晚餐式的浪漫婚姻和粗茶淡饭式的朴实婚姻的态度是:(注:强调你个人的主观想法,不考虑实际情况和真实经济条件)()
A.希望大部分是奢华浪漫的生活 B.希望奢华和朴实参半C.希望大部分是朴实的生活,偶尔有浪漫的惊喜 D.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中有60.61%的人希望大部分是朴实的生活偶有浪漫的惊喜;35.85%的人表示希望奢华朴实参半;4.55%的人希望大部分是奢华浪漫的生活。新闻媒体整日鼓吹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拜金成风。更有某相亲节目上女孩语出惊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我们承认我们的周边的确存在崇尚拜金主义的人,但就本项调查结果而言,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极强的金钱追逐欲的人毕竟少数。至于媒体大肆宣扬的案例事件,需要慎重其是否存在过度宣传、盲目夸大的可能性,不要偏听偏信,需谨慎对待。20.您认为婚姻和家庭在你婚后人生中所占的比重会是多少:()
A.全部 B.一半或一半以上 C.一半以下D.几乎为零
调查中有81.82%的同学认为婚姻在婚后人生中所占比重将在50%以上;13.64%的同学认为婚姻将会占据婚后的全部比重;仅有4.55%的同学认为婚姻在婚后人生中占比不足一半。这显示大学生对婚姻具有相当深的重视程度,这对于家庭的稳定、婚姻的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长远看,本项调查结果预测未来几十年内离婚率会有所降低。21.您希望自己婚后会成为哪种角色()
A.职业男性 B.职业女性 C.家庭主妇 D.家庭主夫
在男性的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希望婚后成为职业男性;有4.17%的同学更愿意成为家庭主夫;另外(我什么都没看到)„„这基本符合我们的刻板印象。在女性的调查中:76.19%的同学希望成为职业女性;23.81%的同学更愿意成为家庭主妇。印象中我们似乎更愿意女性成为家庭主妇,然而这并非本人的意愿,而是由社会或家庭所强加的意志决定的。按照人人平等的理念,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在投身职场,而男性同样可以主持家务。22.您赞成下列那些行为()(可多选)
A婚检 B.婚前财产公证 C.夫妻双方收入自 D.谈恋爱时双方AA制 E.婚后家务均摊 F.子女随母姓
从调查结果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婚检、婚后家务均摊、恋爱时双方AA制。婚前检查,是指结婚前对男女双方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生殖器检查,以便发现疾病,保证婚后的婚姻幸福。婚前检查对于男女双方都有着重大意义。家务均摊,显然是对婚后生活的内容的合理分工,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矛盾和冲突。恋爱AA显然是恋爱时的合理化方案,可以避免因单方面财务负担过重产生的负面影响。婚前财产公证的选择少于调查样本的一半,分析原因可能有二:其一,不希望自己有用到财产公证的机会;其二,面子问题,还未结婚便考虑离婚问题着实难以让接受了十数年年传统教育的我们尴尬不已。至于子女随母姓的选择最低的问题,我们身边的确缺少案例,更妄谈接受了。
经过数日的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最终成功完成本次调查。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有关婚恋观的内容、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一场较量。我们都接受了十数年的教育,包括家庭的传统式教育和学校的新式教育。我们所有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是在这两种教育模式的不断冲突、融合的结果中形成的。至于两种模式孰优孰劣,恐怕任何人都不敢妄下断言。我们需要做的,便是选择或形成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于个人有益、与他人无害,足矣。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和分析的全部内容。调查数据由问卷网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原因 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对待爱情、追求爱情的呢?就这些问题,我对全校各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的恋爱特点1.普遍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间有过恋爱的经历。
2.成功率低。调查数据显示:希望毕业后结婚的不到3%,而在校期间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手的比例竟高达85%.特别是毕业生在面临毕业、就业等诸多方面压力时“大学恋情”就像温室里的牡丹,放到现实环境中不堪一击。
3.低年级化。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而且数量一直在增加。我看到南京一高校的调查统计显示: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在同年级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40%、60%、80%.4.公开化。在当静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教室、图书馆、马路上还是在食堂、操场……都有大学生谈恋爱的身影,一双双,一对对,随处可见;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接吻的都习以为常了。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5.世俗化。大学生恋爱的世俗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生恋爱中的性冲动明显增多;二是恋爱的非责任化(所谓非责任化,就是不少同学对恋爱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的态度,而不是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恋爱)倾向明显。
6.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1.恋爱心态健康,择偶标准个性当先。现在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注重对方的修养、人品德等内在素质,希望双方能有思想、心灵层次的沟通,而不是单纯的把金钱、地位、漂亮的容貌放在首位。调查显示:80%的人选择“两情相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恋爱心态是健康的。
2.恋爱的浪漫色彩浓烈。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现实社会真实、深入了解,对未来生活的设计过于乐观,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大学生的爱情多是海市蜃楼般的美丽虚幻,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
3.恋爱盲目性较大。大学校园浓厚的恋爱氛围,使一些大学生觉得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就想要自己进行一场不计后果的恋爱,这些人只是盲目地随风而动。
4.大学生对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成眷属”者少,这样就有很多人失恋。大学生感情受挫后应该对自己和对方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立誓:“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5.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在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这种观点或者在校园中还并非主导,但已开始被越来越多学生提及。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恋爱,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一些大学生则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但根据调查,28%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的幸福”;38%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11%的为了是“将来能结婚成家”;10%的是为了“赶时髦”。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了。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长担心子女大学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也有的家长认为早结婚早生子早出息,就怂恿子女在校谈恋爱,并在经济上给子支援。更有来自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尤其是男同学家长,也是想孩子在学校期间能找个合适的对象回家,不然自家一贫如洗,真毕了业还说不定上哪里找,找到找不到对象都成问题,只要你有能耐你就谈。当然,部分学生盲目追求“享乐、消费、索取”的思想观念,也会成为恋爱的动机。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2.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3.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帮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
五、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1.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2.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3.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4.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
推荐专题: 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